Chi Yuan Hsu
➡分享我對2023年報酬數字的觀察: 1. 2023年的股市很強,但有很大部分建立在前一年2022年大跌後的基期上。 要記得,上漲跟下跌的數字百分比並不對稱: 下跌20%,要上漲25%才能回到持平, 下跌25%,要上漲33%才能回到持平, 下跌30%,要上漲43%才能回到持平, 下跌40%,要上漲67%才能回到持平, 下跌50%,要上漲100%才能回到持平, 因此,對於許多長期投資者來說,其實這一年的漲幅看起來很大,但加上去年的跌幅考慮,其實整體也就還好。 我認為這數字也是提醒我們「追高殺低的傷害有多大」, 如果在大跌時恐慌賣出,也可能讓你錯過後續反彈,對帳戶淨值造成永久的傷害。 2. 產業表現,也是呈現2022與2023走勢相反的情況, 像是的資訊科技、通訊、非必須消費品,2022跌很多,2023漲幅就很大。 反之,2022因為原油漲而大漲的能源,2023即使股市多頭它也只有持平。 類似的還有2022很抗跌的公用事業、健康醫療、必須消費品,2023年也都沒跟著漲。 3. 債券很熱門,尤其長期公債討論度很高, 在2023年,甚至更早的2022年底,就開始聽到有人在談降息、想押長債, 事後看,這些預期過於樂觀, 如果在當時就進場,到目前得到的結果甚至大輸定存。 當然,預測未來本來就很困難,以後會怎樣也並不知道。 由於很多人開始使用債券ETF, 不管台灣或國外的債券ETF,在2023年整年都有觀察到大小不等的溢價情況,大多時候影響不大,但投資時還是需要注意。 ➡最後,是市場先生的提醒: 1. 做好資產配置, ✔在投資裡面,先思考風險,其次才是追求報酬。 也許資產配置不能讓我們資產快速翻倍,但能讓我們在投資的路上持續下去不會翻船。 未來市場會怎麼走,我並不知道, 有可能像2023一樣很強, 也有可能像2022一樣很差, 可能會如市場預期降息, 也可能遇到意外不降息甚至反向升息。 適度資產配置,可以讓自己在未來面臨不同情況下,風險都能得到控制。" 2. 接下來市場會怎麼變?自己今年該怎麼做? 很多人也許心中會有這個疑問。 比起思考今年該怎麼做, ✔我覺得更有價值的問題是:「未來10~20年應該怎麼做?」 如果過去自己有思考清楚這問題, 我想你的答案應該會是:「我今年的策略就和去年一樣。」 ✔一個規劃得夠清楚的投資計畫,原本就足以應對絕大多數情況,不需要因為行情變來變去,對吧? 假如這問題還沒有答案,建議先花一點時間做功課,會非常值得。 實際上,上面這兩項建議,我認為到明年、甚至10年後,也依然一樣,不會因為時間改變。 ➡最後還是不厭其煩的提醒:「過去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綜觀歷史總是大漲大跌不斷循環,波動才是市場的常態, 不管怎樣的行情,都記得保持平常心, 按照自己的計畫進行就可以了。 最後預祝大家2024年平安健康、投資順利!😊 Translate
Like CommentShare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