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eToro 上进行加密货币投资
立即注册
在 eToro 上进行加密货币投资

eToro 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加密资产投资,注册即可开始您的加密货币投资之旅。

立即注册

徵稅法規是每個公民的主要,投資加密貨幣的個人所得亦不例外。本指南可幫助您了解關於香港、臺灣和新加坡加密貨幣稅務事宜的相關信息。


加密貨幣雖然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資產,其稅務政策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演變,並且可能變得相對複雜。

本文對香港、臺灣和新加坡的加密貨幣稅收分類和課稅作了簡要說明,幫助您了解加密貨幣稅收的基本稅務事宜。

監管當局對加密資產的分類

目前,大多數國家沒有對ICO、交易、挖礦等加密貨幣相關行業設定專門法規,也傾向將加密貨幣視為“資產”。因此,對於政府來說,如何確定加密貨幣分類,以及如何課稅,取決於該國的監管當局如何對加密貨幣進行稅收歸類,以及在次基礎上將上述行業視為純粹進行的法律和監管框架。

從監管的角度,加密貨幣可分為支付型、證券型和功能型

支付型

加密貨幣可用於支付商品,即可作為支付方式購買或租賃商品與服務。加密貨幣在此技術簡稱或籠統的功能

證券型

代表某一特定的資產或收入流。此類別的加密貨幣的持有者持有對特定資產、權益和債務工具的所有權,會對投資人允諾未來公司分潤或利潤,因此其功能類似於證券、債券或其他衍生品

功能型

可作訂閱特定平臺或服務的功能。總之,此類加密貨幣通常用於支持者自身的網絡體系,具有相對應性,賦予其用戶通過區塊鏈技術使用其產品或服務的權利

此外,也有一些國家在考慮一些情況下將加密貨幣簡要地視為虛擬商品

香港、新加坡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都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不僅在加密貨幣發展的過程中及時對其所涉及的稅務事宜出具相關規定或指導指南,還在根據加密貨幣發展對監管思路進行說明。其重,新加坡一直傾向於將自己定位為數字資產中心,希望吸引外國公司。2023年8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了制定市的監管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將穩定幣納入重要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

誰在買賣加密貨幣?

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歸類後,政府和稅務部門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參與者進行歸類了。這一步相對簡單,因為加密貨幣相關的行業主體與其他行業一樣,無非是兩類:企業或個人

企業主體

也可稱為法人主體,是指在法律之外法律框架內提供當地的工商登記規定的註冊為公司、合夥人等企業形式,並以此非個人身份參與加密貨幣行業的實體,其中包括交易所、ICO發行方以及礦機投資者

個人主體

頗為相似,個人主體是以個人身份參與加密貨幣行業,其中個人投資者即佔絕大多數,另一類個人主體是挖礦的礦工

資產價值和應用場景稅務

如何确认加密货币涉税,以及如何征税,取决于该国监管当局如何对加密货币进行性质归类。

對於加密貨幣分類的稅務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主要的問題是所得稅或資本利得稅,這一點已經為多數政府和監管當局明確。

投資數位資產

香港稅務局2020年3月修訂了其第39號部門解釋和操作說明(DIPN 39),說明了交易、持有和開採加密貨幣的稅務處理。根據相關規定,香港對加密貨幣相關交易課收資本利得稅;不課收商品及服務稅(GST)或增值稅(VAT);加密貨幣的轉讓不課收印花稅。

對於從事加密貨幣交易的企業,加密貨幣交易的利潤被視為正常業務收入的一部分,需繳納企業所得稅;而以加密貨幣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收入與傳統稅法相同,需繳納標準企業所得稅或貿易稅。

2024年初,有媒體報道,香港計劃對對散戶、零售股票以及部分合資格公募基金在加密貨幣及其他類資產上的投資收益免稅,以提振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向心力。

新加坡早在2020年就對加密貨幣交易的稅務處理作了說明規定。新加坡將加密貨幣稱為“數字支付代幣”,免課商品和服務稅或所得稅,相關的交易視情況決定商品與服務稅。新加坡稅務局在其網站上專設“數字支付代幣”頁面,對數字支付代幣進行了界定,並詳細說明了對於各類代幣、相關行業行為的稅務處理方針

對於交易所和ICO發行方而言,如果被政府納入法律範圍,成為受監管主體,則會依照相關的主體性質和業務性質進行稅務處理

個人投資者/ 礦工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所得稅課稅的基本數據如何定義相對複雜。從目前香港和新加坡的實踐看,稅務當局在力圖將加密貨幣行業納入稅務法律範圍的同時,也考慮到保留其作為自留地的便利地,對於加密貨幣交易等加密貨幣相關行業,在進行稅務甄別和稅務處理時將考慮獲得利潤的情況,產生獲得利潤的操作以及開展獲得利潤活動的地點。

Tip: 加密貨幣雖然是相對較新的行業,與其相關的稅務法規在不斷地快速演變。因此,參考最新的法律動向至關重要,查詢各國政府的加密稅收網頁是獲取最新信息的最佳渠道。

例如,如果在香港的個人投資了加密貨幣,而這種投資行為被視為資本投資行為,而由於香港不對資本交易所得課稅,因此該個人不會被課稅;而在臺灣,這種行為需要在現行法律框架內依法繳納所得稅以及其它適用稅項。

保留進行報稅

從監管和稅務當局的角度出發,無論加密貨幣被定性為何種類型,對於涉及加密貨幣行業的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有潛在的稅務事宜。然而,由於加密貨幣的迅猛發展,並非所有的情況都可能被納入現行的法律、監管和稅務框架。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企業或個人來說,為報稅目的而保留行業記錄就在必要。您在準備納稅申報表或是在應對稅務當局的審查時,保留這些信息可起到有備無患。請注意,您在留存記錄時,務必包括以下內容:

  • 交易日期
  • 交易時資產的價值(當地法幣以及交易中涉及的外幣以及匯率)
  • 交易目的
  • 交易另一方的身份
  • 費用和佣金的收據
  • 交易記錄
  • 代理、會計師和法律費用記錄
  • 您的數字錢包記錄和密鑰

結論

由於加密貨幣在不斷演變,各個監管當局的監管方針、稅務甄別以及相關的法律都會有相應變化。跟蹤監管動向對於任何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臺灣當局於2024年考慮將具有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交易獲利者課稅,但考慮到將實施加密貨幣課稅規定,並着手制定針對加密貨幣交易課徵的相關配套。

當然,如果您沒有時間,或者專業性不足,向專業人士諮詢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要了解關於初學者重塑市場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eToro 學院

常见问题

報稅時如果不報告加密貨幣會怎樣?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稅務部門都可依託本國或本地區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交易數據請求,獲取關於比特幣投資者的信息。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都設在離岸中心,有投資者會存有僥倖心理。但如果稅務當局發現你沒有申報應繳稅款的收入,你可能會在應繳稅款之外遭到罰款,更嚴重的是可能因為稅務不合規而面臨逃稅訴訟和法律。

轉讓加密貨幣是否屬於應稅事件?

大多數稅務當局不將此類情況列為應稅事件,因為是在自己的加密貨幣錢包或交易所之間轉移加密貨幣。請就此諮詢當地稅務當局或稅務諮詢機構。

如果我出售加密貨幣然後再投資,必須為此繳稅嗎?

通常來說,不論何種資產行為,只要在自己的加密貨幣的出售、交易或其他方式處置過程中獲得了利潤,可能需要繳稅,這取決於當地稅務當局對所得利潤的甄別和歸類。

本材料仅用于提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个人推荐或买卖任何金融工具的要约或邀约。

本材料的编写并未考虑到任何特定受众的投资目标或财务状况,亦未按照促进独立研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编写。材料中所提及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并非全由eToro提供,并且所提及的所有金融工具、指数或一揽子投资产品的历史表现都不是,也不应被视为未来业绩的可靠指标。

eToro对本指南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声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在投入任何资金之前,确保您了解交易中涉及的风险。切勿承担超过您愿意承受损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