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比特幣走勢的幾大關鍵因素

在短短7年間,比特幣(Bitcoin)由2010年底的0.30美元一枚,急速上升至2017年底的19,717美元一枚,期內升幅超過65,722倍,是近十年來最強的投資工具之一。雖然在去年一度跌破$4,000美元水平,但到了今年6月底又再反彈至逾$12,000美元。

由於走勢強勁,近年愈來愈多人對比特幣感興趣。這種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先驅是由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在2009年開發。比特幣的基本概念為個人對個人(P2P)版的電子貨幣,每筆交易資料均由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核實,並且儲存在區塊鏈之上,可隨時在網上查閱歷史交易紀錄,毋須透過金融機構,就可以從網上直接滙款到另一方。

比特幣在2010至2017年的價格走勢 

日期 價格(美元) 年內變幅
17/03/2010 $0.003 不適用
31/12/2010 $0.30 9,900%
31/12/2011 $4.72 1,473%
31/12/2012 $13.51 186%
31/12/2013 $805.94 5,866%
31/12/2014 $318.24 -61%
31/12/2015 $429.95 35%
31/12/2016 $963.38 124%
31/12/2017 $13,850.40 1,338%
31/12/2018 $3,830.50 -72%
05/06/2019 $7,791.29 不適用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城市的夜景與地球夜景景象和比特幣走勢

比特幣有別於股票、債券和貨幣等傳統投資工具。首先,股票與債券,都與自身企業的財政狀況、資產負債表或收入等息息相關,而比特幣並非由任何一間企業所發行,是獨立的虛擬貨幣。其次,比特幣亦非由中央銀行所發行,與傳統外匯有很大分別。事實上,左右比特幣走勢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一、央行貨幣政策

近年比特幣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工具,正是因為在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為救經濟而實行史無前例的救市措施,包括推出量寬及將利息降至歷史低位,例如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便由2008年的$9,000億美元,大增至高峰期的$45,000億美元,傳統貨幣供應氾濫,市場擔心通脹上揚會導致「現金不值錢」,因此推升了各類金融資產如樓市及股市,比特幣也是受惠者,由於比特幣的供應一早已設上限,不會像央行般無限發鈔,其獨特性及罕有性,正是刺激比特幣近年大幅上揚的主因。

在外太空的火箭和比特幣走勢

二、比特幣的供求

為避免出現通脹問題,比特幣的數量上限早已設定為2,100萬枚,一般預計會在2040年被全數開採。而根據比特幣協議,容許新幣以一定速度產生出來,任何人只要透過俗稱為「礦機」的專門電腦硬體,便可作電腦運算以產生新幣,而這個過程被稱為「挖礦」。新幣的產生速度,則會隨時間而減慢,一旦市場上流通的比特幣達到上限,「挖礦」活動便再不能產生新幣。

新比特幣數目的增速,在過去數年逐年放緩,統計網站Statista數據顯示,其在2015年增長了9.9%,在2017年的增速已降至4​​.3%。正因比特幣的增長會隨時間減慢,當比特幣的需求增長快於供應增加時,便有可能推升其價格。

至於需求方面,隨著電子貨幣普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正是以電子形式存儲和轉移,如果其使用渠道增加,便有望帶動需求。除此以外,比特幣價格或受惠於避險需求而推升。例如委內瑞拉去年受美國經濟制裁,當地出現貨幣危機,令其貨幣玻利瓦兌美元幣值急跌,於是當地人民紛紛吸納比特幣等資產保值。

三、各國政策變化

有別於一般法定貨幣,比特幣不受政府法規約束。隨著比特幣日趨普及,包括日本、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已先後公佈規範虛擬貨幣的法規。

美國證券交易所便將虛擬貨幣定性為證券,而當地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則將之歸類為商品。而比特幣如獲監管部門批准,可以衍生出不同金融產品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這些衍生工具降低了投資者的入場門檻,並且增加比特幣的需求。

另外,日本政府在2017年4月1日簽署《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宣佈比特幣支付合法化。當時便帶動了比特幣利率的升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日本承認比特幣,是其在2017年展開升浪的主因。

比特幣由當初只是小部份人的玩意,正式變成主流並受監管的合法工具。每當主要國家的政府公佈有關於監管虛擬貨幣的官方聲明,不論當中內容是否直接與比特幣有關,均為其價格帶來波動。

當然,並非每個國家都會為虛擬貨幣開綠燈,部份更會作出限制,為比特幣的價格帶來變化。中國政府在2017年9月,便因金融安全為由,決定全面禁止內地的首次代幣發行,並且關閉內地虛擬貨幣交易所。而在2019年4月,路透社報導中國正計劃禁止虛擬貨幣開採,政策消息對比特幣走勢或有影響。

全球虛擬貨幣大事表

日期 地區 事件
2013年8月 德國 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13年9月 以色列 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13年12月 法國 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14年5月 美國加州 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17年4月 日本 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17年9月 中國 禁止首次代幣發行

要求關閉內地虛擬貨幣交易所

行星地球與比特幣走勢

四、虛擬貨幣競爭激烈

比特幣是較早面世,亦是最具知名度和市場規模最大的虛擬貨幣。近年市場上不斷有其他虛擬貨幣應運而生,當中包括以太幣(Ethereum)、瑞波幣(XRP)、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萊特幣(Litecoin),部分更是參考比特幣的原理,這些代幣被統稱為競爭幣。

這項投資產品波動極為劇烈。本文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必有風險。

由於市場上不斷有新的競爭幣投入市場,在競爭激烈下,亦會影響比特幣的走勢。不過,相對其他競爭幣,比特幣的知名度較高,導致其具有相對的價格優勢。根據Coindesk數據,比特幣的市值,便遠遠拋離第二位的以太幣近6倍之多。

五、分叉管理

由於比特幣是去中央化的,故此一直依賴技術人員和礦工等社區成員來處理交易,並且維持區塊鏈的安全。如果需要改動當中的軟件,便需要達成一致共識。例如部份社區成員認為區塊容量太少,又有部份認為比特幣功能太單一,各有支持和反對者,這些發展分歧便被稱為分叉。

分叉可再細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被稱為硬分叉的軟件更新,將比特幣這條鏈直接分成兩條完全不同的鏈,一新一舊,舊鏈是不願讓比特幣分叉的社區成員堅持的原鏈,新鏈是社區成員希望技術得以改進而成的鏈,兩鏈此後不再交集。軟分叉只涉及規則變更,不會產生兩條鏈,不會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比特幣過去的硬分叉,包括比特幣現金和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投資者最終或需面對新貨幣,與原有比特幣價格不一的可能。

除了以上提及的幾大因素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日常生活上的使用程度亦與日俱增,在部份國家更可用來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甚至可以剪髮;而在紐約及阿聯酋分別有地產商和建築公司接受比特幣支付。隨著比特幣在生活上的可用性增加,其需求日後或有望持續提升。

台灣傳統建築和紅燈籠與比特幣名言

由此可見,影響比特幣走勢的因素眾多,投資者在投資相關資產時,需要時刻審視市場情況。 透過eToro平台,您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比特幣動態,以及來自 eToro的 市場分析團隊,對比特幣交易的分析報告,讓您在投資前可以做足功課,從而作出最佳的投資決定。請即登入eToro網站,了解更多虛擬貨幣交易資訊。

交易比特幣

這項投資產品波動極為劇烈。本文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必有風險。

  1. BTC/USD Bitfinex Historical Data;https://www.c/crypto/bitcoin/btc-usd-historical-data
  2. Yahoo Finance;https://finance.yahoo.com/quote/BTC-USD/history?period1=1276185600&period2=1560182400&interval=1d&filter=history&frequency=1d
  3. US Federal Reserve;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bst_recenttrends.htm
  4. Statista;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7280/number-of-bitcoins-in-circulation/
  5. Coindesk;https://www.coindesk.com/japan-bitcoin-law-effect-tomorrow
  6. SCMP;https://www.scmp.com/news/china/economy/article/2132119/beijing-bans-bitcoin-when-did-it-all-go-wrong-cryptocurrencies
  7.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cryptocurrency/china-says-it-wants-to-eliminate-bitcoin-mining-idUSKCN1RL0C4
  8. Coindesk;https://www.coindesk.com/price/bitcoin

eToro 是多元資產投資平台,不僅提供股票及數位貨幣資產的投資,也提供差價合約交易。

差價合約是一種複雜的工具,且因槓桿作用而具有快速虧損的風險。66% 的零售投資者帳戶與此營運商交易差價合約時出現虧損。 您應該考慮是否了解差價合約的運作方式,以及您是否能夠承擔資金虧損的高風險。

數位貨幣資產是波動極大的工具,在短時間內可能出現巨幅震盪,並非所有投資人都適合。除了透過差價合約外,交易數位貨幣資產無法規限制,因此不受任何歐盟監管框架監督。